打赢疫情防控战
2020-04-30 09:51
3D打印可以帮上大忙!
2020新年伊始,一场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蔓延,让各地先后启动一级回应。
疫情当前,全球科研力量正加紧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同时随著疫情的扩散,多地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告急。在控制人员流动、关闭线下人群聚集场所、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复工等紧急措施下,驰援武汉的行动似乎变得越发艰难。
此时3D打印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迅速发挥作用:
快速完成新型冠状病毒高分率晶体结构和肺部感染病例模型的列印,积极回应医学研究需要
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实现医用护目镜从零研製到定型生产的全过程,并将首批3D列印产品送往抗疫一线。
凭藉线上化、无人化、个性化等有别于传统製造业的特性,3D列印技术有望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担当起重要角色。
那麽被誉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增材製造技术又有哪些值得发掘的亮点和优势呢?
线上化:加速生产週期
身处互联网+的时代,3D列印早已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融合。它作为一种基于数位模型的列印技术,只要把数位模型需求发送给3D列印服务商,即可线上完成建模并准时交付列印模型。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不用面对面便可实现线上化生产,确保生产“不打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接触可能引发的病毒传播。
此外,线上化也使得3D打印的建模的反覆运算週期从数月减少至几天,甚至不少设计师前一天设定好设计档,第二天就能拿到打印成品。Stratasys的FDM 3D制造系统具备云端连接的特性,专为稳定和可重复的规模化生产而打造,是一种连续不间断生产高品质零件的全新增材製造方式。它没有停机时间,仅需很少的操作干预,便可轻松扩展产能,实现无限长度列印。
无人化:无惧人员紧缺
3D列印技术具有一次性成型的优势,能大幅降低额外的人力组装需求,甚至做到无需额外的人力进行组装。疫情肆虐期间,不少製造企业因员工无法按期返工而几近停摆,3D列印技术的运用则有效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交通成本,实现少人化生产。
此外,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3D列印能够製造出更加複杂、功能性更强的零部件,且所用材料更加环保和轻量化。在目前物流运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3D列印的灵活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可在当地进行小批量生产、满足最急迫的使用需求。
个性化:供应链重置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3D列印技术纳入现有的供应链中,客户和消费者因此也能成为产品设计师。
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患者个体差异很大,3D列印技术可以根据医疗扫描和成像资料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患者量身打造定制化产品,这是传统製造工艺难以企及和比拟的特性。而在疫情期间,如外地患者的会诊就可通过3D列印模拟组织为手术提供远端指导,实现精准医治。
Stratasys专门成立的医疗解决方案组(Medical Solutions Group)就为这一3D列印技术参与最多的领域装备了最强的力量。其领导团队在医疗范畴的相关经历超过50年,致力于通过列印术前使用的3D脏器模型、个性化的假肢、矫形器等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併发症风险以改善治疗康复水准。
此外在日常消费品和电子产品领域,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的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电动剃刀等。
尽管增材制造(3D列印)技术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疫情影响下,相关产业将更多地利用这种新兴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未来也必将成为制造业的创新引擎和动力源泉。
联系我们,或继续在普立得官网获取更多资讯吧!
上一个
理工大学实验室3D打印面罩
下一篇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上一个 :
理工大学实验室3D打印面罩
下一个 :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